【海外优青】辽宁大学-诚邀全球英才申报2025年海外优青项目

2025-04-14
图片

项目定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

在海外工作期间,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注意事项

1.本通知参考《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制定,具体申报指南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即将发布的《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为准;

2.即日起有意向依托我校的申请者可联系我们咨询相关事宜。

3.限项要求:执行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图片

福利保障

辽宁大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创新、尊重学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效落实各级人才政策,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工作目标,积极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建立“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多种薪酬方式并存、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模式和可预期的薪酬增长机制,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

1.聘为教授职称、辽宁省事业编制;

2.提供博士生招生资格,保障充足的博士生招生指标;

3.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货币化薪酬,另可叠加科研绩效奖励;

4.按照一人一策模式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补贴(不含国家配套),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5.协助解决配偶工作,为子女安排入托、入学;

6.提供为期一年的过渡房或过渡房补贴等良好的生活支持条件;

7.本人及家属均可享受辽宁省三甲医院的优质体检和医疗诊疗服务;

8.在省内机场、火车站享受优先安检、优先登机(车)、贵宾候机(车)服务;

9.本人和同行人员可在沈阳故宫等165个省内A级旅游景区免票畅游。

图片

联系我们

有意向依托我校申请者,可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教育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承担科研项目、重要科研获奖、代表性著作及论文发表、专利情况等整合为一份个人简历,以整个PDF文档形式发送至指定联系邮箱并抄送至info@chinazhigui.com,并附上5篇代表作论文全文,邮件主题请标注为“2025辽宁大学海外优青+姓名”。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评估的,我们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并安排专人跟进申报事项。

联系部门: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关老师

联系电话:86-24-62602006\15998810909

联系邮箱:lnurcb@lnu.edu.cn

相关学院联系信息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校概况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222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学生35481人,其中本科生19317人,硕士研究生7710人,博士研究生1068人,留学生189人,成人教育学生7197人。

图片

学科特色

学校学科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重要指示精神,以解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东北全面振兴征途上所遇到的重大、重点、关键、急需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真实问题为载体,探索改革传统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相互独立的模式,搭建起真实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相互贯通的一体化新机制。搭建全国首个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研究中心”,创建全国唯一真实问题智慧教学平台,全面开启社会现实场景“真实问题”深度融入一流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设标准,以应用经济学学科为龙头,带动高原学科、高山学科、高地学科协同融入发展,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现有一级学科32个、专业学位类别31个,覆盖学科门类13个,学科体系日益完整,综合性大学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取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国前12%,居于全国同类学科第一方阵;理工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入全国同类学科前列;7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序列,入选学科总数位居省属高校第一。今后,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加大力度支持不同类型的学科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出特色建出成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一流的学科建设支撑和引领学校事业整体跨越。

图片

人才培养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学校设有人文艺术学部、历史学部、经济学部、信息学部、纪检监察与法学学部,有教学科研单位50个。有在招本科专业6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有法律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工商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兴辽英才’化学基地”入选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有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辽宁研究基地。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首批辽宁省劳动教育示范校、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学生体育竞赛艺术展演基地、首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和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教研室,58个省级实验教育教学基地。有1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70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智库、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图片

师资人才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面向世界一流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团队建设,打造创新人才汇聚新高地,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来校工作。现有教职工265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62人。有博士生导师271人,硕士生导师1071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经济学会会士1人,国际计量经济学会会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36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74人,国家级和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5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50人。

图片

交流合作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建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个,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设有联合国地球宪章教育中心,与37个国家的166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精心打造孔子学院品牌,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图片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辽宁大学始终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国引才,为国育才,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